查看原文
其他

人工智能时代 华东已经领跑

李熵 AI商业评论 2022-04-29


2018年,谷歌宣布投资10亿美元在纽约曼哈顿建设一个新园区,该园区在未来十年内的劳动力将达到14000多人。

苹果去年也寻求在美国东海岸建设新园区,面积高达400万平方英尺(约37万平方米),相当于五角大楼的三分之二,可容纳近20000名员工。

此外,脸书、领英和优步等科技公司也都选择在东部的纽约扩张,将在纽约创造数以千计的高薪工作,并在商业房地产中租赁或建造数百万平方英尺的园区。

过去十年,在美国西海岸崛起的科技产业已开始向东部进发,而纽约作为金融、广告、传媒、时尚等诸多产业的中心,也正朝着美国“东部硅谷”的方向迈进。



有趣的是,国内也掀起一阵科技产业的“东部大迁徙”。

在WAIC 2018上,一大批全球人工智能创新项目在上海签约落户,亚马逊宣布在上海建立AWS人工智能研究院,微软成立上海研究院暨微软-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,科大讯飞成立上海人工智能及脑科学研究院。此外,上海还设立腾讯人工智能创新平台、华为人工智能云平台等8个人工智能创新平台。以及阿里巴巴(上海)研发中心、百度(上海)创新中心、商汤上海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8个创新中心。

过去十年,北京的互联网创业氛围明显要强于其他城市,并孕育了一大批互联网巨头公司,比如小米、美团、滴滴、今日头条、OFO 、快手等等……眼下,互联网创业接近尾声,而人工智能创业刚刚开启。与互联网主要依托线上创业的模式不同,人工智能更是一场线上融合线下的综合较量,是一场包括政、产、学、研一体化的整个生态的比拼。


算力榜首 算法集聚

人工智能有三大要素:计算力、算法和数据。其中计算力是AI的基础设施,城市级的大规模智能视觉项目,如果没有超大算力的支撑便无法落地。“没有计算就没有人工智能,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认为,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计算力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
近日,IDC和浪潮联合发布《2018-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》,公布了中国TOP 5计算力领先的城市名单,排名前五依次为杭州、北京、深圳、上海和合肥,华东占据3个席位,在计算力方面已经领跑中国AI。

华东之所以能在计算力方面全面领跑,离不开杭州的阿里、海康威视、大华等领军企业加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和研发。而且,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正在推进计算资源的升级扩容,今年将实现每秒2.5千万亿次的计算能力。

对于合肥,拥有中科大的科研优势,也有科大讯飞这样的AI代表性企业,据媒体报道,中科大高新园区将打造以中科大智能与信息学部为核心,重点实验室、联合实验室为支点的科教创新平台,并以园区为核心,规划5000亩中国(合肥)人工智能产业园,建设科研教育、智能语音、芯片和创新孵化、智能视觉及语音产业等七大功能区。目前中科大超算中心总理论计算能力达到691.82万亿次/秒,其中CPU计算能力为520.18万亿次/秒,GPU计算能力为145.36万亿次/秒、MIC计算能力为26.28万亿次/秒。 

再来看算法层,每年在CVPR、ICCV和ECCV三大国际顶会入选的论文数是算法实力的有力体现。目前来看入选论文主要集中在BAT等大公司,以及AI四小龙(商汤、旷视、云从、依图)等AI创新企业。这些企业已经落户华东或在华东深有布局。 

阿里的达摩院和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研发中心均在杭州,腾讯优图实验室在上海,科大讯飞总部在合肥,网易AI研发中心在杭州,商汤在上海已有数百人的研发团队,并与上海签署合作协议,投资总额不低于60亿元,依图总部在上海,深兰科技总部在上海,蔚来汽车总部在上海……华东地区已经笼络了大量头部AI企业,这与十年前面临互联网浪潮时的“后知后觉”大有不同。


产业端优势

马化腾昨日在2019中国(深圳)IT领袖峰会上说:“在5G和AI双核驱动下,各行各业门槛正在降低,产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,产业互联网的春天才刚刚开始,中国的创新还有很大机遇。”

所谓产业互联网,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,而人工智能是驱动这一融合的新引擎。AI+产业,一端是AI,另一端是产业。

华东在产业端的优势愈加明显,包括金融、汽车、以及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均是中国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区域。数据显示,2018年华东六省一市的GDP合计高达345737.61亿元,约为同期中国大陆GDP总量的38.4%。

不仅本土产业优势显著,华东区也吸引了一批外企落户。特斯拉已经在上海建工厂,整个项目投资约500亿元人民币,年产量50万辆,相当于当前特斯拉年产量的5倍以上。

另外,台积电、展讯、富士康等巨头纷纷落户南京,截至目前,南京江北新区已聚集上百家集成电路企业,国内芯片设计十强有一半以上落脚江北,外企ARM(安谋)、SNPS(新思科技)等也与南京江北新区达成合作协议。

互联网创业更倾向于C端,聚集流量,通过资本疯狂扩张,一家独大后再通过流量变现。但人工智能创业是TO B端,主要为传统产业降本增效,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人工智能创业仅有技术是不够的,还必须要充分理解传统产业的痛点,技术和产业两端都缺一不可。而在产业端,华东区比北京、华南等地更具优势。


人才梯队深厚 政策“开干”

人才是创业的核心驱动力,尤其在人工智能领域,人才十分稀缺。过去几年,各大公司进行了疯狂的“人才掠夺战”,但存量是有限的,接下来只能从学校入手培养人才。所以我们看到近期诸多AI公司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,以及通过举办各类AI竞赛挖掘人才。

 “清华、北大的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出国深造,反而华东五校(上海交大、复旦、中科大、浙大、南京大学)则相对稳定,更愿意留在国内发展,也许是因为南方的氛围如此。”一位业界人士说。资料显示,全国三分之一的AI人才集中在上海,在计算机视觉、语音识别、脑智工程领域全国领先。

近日,教育部印发通知,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,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。华东区占有12所,北京仅4所,华南1所。

长远来看,华东区的AI人才梯队十分深厚,潜力不容小觑。

此外,政策对人工智能的推动也不容忽视,目前来看,华东给予了人工智能企业前所未有的大力支持。根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18年度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城市排行榜》,各省总体发布的人工智能政策强度,排名前五依次为江苏省、上海市、北京市、浙江省、辽宁省,华东区独占3席。

华东的政策不但是大方向的指导方针,而且已经从细则落地,撸起袖子开干了。

例如WAIC 2018上,上海市发布了《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》,提出了22条细则,并采用 “1+3+8+8”的战略落地,即1个基金、3个研究院、8个AI创新平台和8个AI创新中心(实验室)。

前文已提及研究院和创新中心,1个基金是指“G60科创走廊人工智能产业基金”,基金目标总规模100亿元,分期设立,立足上海,面向长三角,以G60科创走廊(上海市松江区、嘉兴市、杭州市、金华市、苏州市、湖州市、宣城市、芜湖市、合肥市)作为产业腹地,主要投资于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链项目,包括基础层的芯片、传感器、算法和应用层的智能家居、智能驾驶和智能医疗等领域企业。

不仅是上海,还包括杭州的自动驾驶,以及合肥、南京的教育方面政策也迅速落地,政策上的“开干”也是华东区在算力方面夺得榜首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
结语

科技革命往往先萌芽于最适合生存的沃土,再往其他地区扩散。比如互联网技术革命最先萌芽并成长于北京,再往华东、华南以及中西部地区扩散。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将带来产业变革,最适合它的沃土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——华东。再加上政策上前瞻性的重视,并提前布局和给予扶持,才造就了如今爆发式增长。十年之后,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格局可能是另一番景象。


近期文章 

为什么说人工智能公司要自建超算?


公众号后台回复“进群”备注“公司+称呼”
加入“人工智能读者俱乐部”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